虽然“海狼”级攻击型核潜艇诞生的时间早于现役最先进的“弗吉尼亚”级,但它依然可以被视为美国海军最强大的水下杀手。这款集美国冷战末期核潜艇工业技术精华的潜艇,造价极为昂贵,至今仍稳居全球最顶尖的位置。至今已有四年,“海狼”级的第二艘艇——“康涅狄格”号自2017年在中国南海遭遇水下撞山事件后,这艘潜艇终于有了新的消息。
据美国媒体报道称,因2017年10月在中国南海发生的“撞山事故”,“康涅狄格”号原计划在2025年9月重新入役的时间被推迟至2026年底。也就是说,距该潜艇“南海海底撞山事件”发生已经过去四年,尽管已经在美国本土船厂维修,但至今尚未修复完毕,工期预计仍需延长至少一年。
不过,考虑到美国造船工业的产能逐年下滑,不论是新舰艇建造,还是现役舰艇的维修和升级,都常常出现延期交付的现象。所以,即便“康涅狄格”号的重新入役时间被推迟一年,也不能保证不会再次延迟。谁知道,明年可能会有关于“康涅狄格”号再度推迟入役的消息,到时候或许我们还能再“期待一下”。
展开剩余73%提起这起事故,许多人依然记得:“康涅狄格”号在南海附近水域对海底地形了解不足的情况下,以大约20节的航速实施潜航,结果撞上了一座未曾出现在现有海图上的水下山脉。事故发生后,潜艇的艇首等多个部位严重受损,声呐基座和声呐系统几乎完全脱落。它只能以极低航速勉强返回美国本土船厂进行维修,这一过程中可谓成为各界的笑柄。
此时,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:既然“康涅狄格”号受损如此严重,为什么美国海军不干脆让其退役呢?还需要修复吗?答案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“不舍得”。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数量逐年下降,目前仅剩下49艘可用潜艇,其中24艘是“洛杉矶”级攻击型核潜艇,占据了几乎一半的份额。而这些“洛杉矶”级潜艇中,最早服役的那艘已经使用了38年,属于超期服役;而最“年轻”的一艘也已服役29年,接近其设计使用寿命。
从近年来美国海军的部署情况来看,“洛杉矶”级核潜艇的远洋任务越来越少,这也表明该型潜艇已不再是主力装备。尽管这些潜艇的服役时间已超过30年,但它们仍然留在现役,实际上是为了维持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“纸面规模”,而这种做法与中国空军仍保有一些歼-7、歼-8战机类似,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一定的装备数量和人员配置。
换句话说,在目前的49艘现役攻击型核潜艇中,具备较强作战能力的仅有3艘“海狼”级和22艘“弗吉尼亚”级。因此,美国海军显然不愿轻易让“康涅狄格”号退役,而是花费巨资修复它。不过,问题在于,即使“康涅狄格”号能够重新服役,它的状态恐怕也难以继续执行中国南海的高强度潜水任务,更难与中国海军展开对抗。
毕竟,四年前的撞山事故造成了这艘潜艇严重受损,艇身结构也遭到了不可逆的损害。即使修复了数年,这些损伤对于潜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产生的影响也难以完全恢复。这与“刚刚下线的新车”与“翻修过的事故车”的区别相似,修复后的“康涅狄格”号很难恢复到原有的高效状态。预计一旦重新入役,美国海军可能会对其操作进行严格限制,如不允许达到设计最大潜深,禁止维持长时间的最大航速,以及限制某些高难度水下机动动作。
因此,重新投入使用的“康涅狄格”号,将无法充分发挥其原本出色的作战性能,其综合战力势必受到影响。在未来潜在的亚太地区军事冲突中,这艘带病上阵的潜艇,或许会成为解放军反潜战力的轻松目标。甚至在激烈的战斗中,可能由于潜艇状态不佳,艇员操作不当,发生严重故障,导致其在没有敌方介入的情况下失去作战能力。
不可否认,“康涅狄格”号的翻修后状态无疑是脆弱的,虽然美国海军不愿轻易放弃它,但他们必须准备好面对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